2)第九十三章 横原筑堡_南宋之霹雳风云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因为新址靠近大山,更加易守难攻。新建的横原堡地处文井江西岸的高台,这里北靠巍巍大山,距入山口只有几十米,西边紧邻滔滔江水。敌人只有从东面和南面攻打城墙,为此霹雳军不仅将东面和南面城墙设计的更宽更厚,且在重点部位用钢筋进行了加固。

  按照设计方案横原堡也分为内城和外城,但并不是传统的四方形,而是结合棱堡的优点进行了改进,设计成了六边形。外城墙每边长二百米总长一千二百米,墙体高九米,平均厚度为下宽六米上宽四米;内城墙每边六十米,也是下宽六米上宽四米,但墙体比外城墙高三米达到了十二米,这内外城墙的高差可以让火炮形成梯次火力。内外城墙的地基都深挖数米后再回填石头并夯实,上面再铺以条石,城墙则由水泥混凝土浇筑成一米厚的框架,再用夯土填充内部。其实如果城墙体全部浇筑成水泥混凝土肯定更坚固,但霹雳军的水泥产能根本无法满足那么大的工程量。即便按现在设计方案,工业公司前期几个月的水泥库存加上这段时间的全力生产,也只是勉强够用。不光是水泥和石料消耗巨大,钢铁需求也十分惊人,光是城门需要的钢铁便达数千斤。外城有东南西北四个城门,内城则只有北门和南门两个城门,这些城门均由铁板将厚木全部包裹,每扇门都在千斤以上,尤其是东南两道大门光是铁板重量便有一千余斤,需要十人以上用绞盘才能拉开。

  横原堡也没有传统的箭塔、马面、瓮城等城防设施,只是设置了吊桥用以通过护城河。其实这护城河只是筑堡夯填城墙和其他挖沙取土工程的副产品,不料因越挖越大,索性便扩建成了二十米宽五米深的护城河。说是护城河倒不如说是护城壕,因为设计横原堡时考虑防洪因素特意选址在高台地上,故根本无法引水入壕内。横原堡区别于传统城池最重要的地方则是城墙上额外加了屋顶,这是霹雳军使用布置琉璃坝和万家堡墙头火炮的重要经验。霹雳军发现,火炮作为最重要的守城武器,不仅容易遭遇敌方的优先攻击,更害怕雨天等恶劣天气,故在设计方案中内外城墙上均修建了正面的胸墙和水泥的框架顶盖,用于遮挡雨水也用于防备敌人箭支和攻城器械的打击。

  守城战中外援通道至关重要,横原堡设计了两路补给通道。一路是水路补给通道,出了堡垒西门走下河堤十余米便是码头,文井江出山在此处形成了一个河湾,河面宽阔且水流平缓,不仅适合运输船只甚至连水军战舰也有回旋空间,故在筑堡的同时也修建了一个码头。只是码头上游的山中河段,水流湍急又多乱石,根本不能行船,船只只能从下游溯水而来。另一路补给通道则是通往万家坪的山路,由于离山口只有几十米,城墙上的火炮可以轻易消灭试图封锁山口的敌人,故被切断的可能性极低。但为确保万无一失,仍设计了一条从堡内通往山口内的隐秘地道,以便从背后袭击试图封锁山口的敌人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