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七十章 横原缴获_南宋之霹雳风云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种闲时训练,战时则自备刀甲武器和马匹、粮食出征,这种军队战力强悍,官府财政压力也小,但需要有大量自耕农。但自唐以后土地兼并严重,均田制遭到破坏,府兵制便无法维持了。故从五代十国时期开始,募兵制便大行其道。但谁都知道搞募兵制的军队战斗力不行,两宋给出的解决办法有两个。其一是寄望于重赏之下出勇夫——两宋禁军中的一名普通士兵的年俸都能达到百贯(不考虑被长官克扣的情况下),按粮价折算相当于现在的7.5万人民币,这简直是个空前绝后的高薪。高薪养军直接导致了两宋军费开支占到了财政收入的七成以上,成了“三冗”问题中最无解的那一个。但因为吏治败坏和军纪废弛,导致宋军中吃空额、喝兵血的现象简直到了丧心病狂的程度。即便是最精锐的宋军边军,实际兵额也只能达到编制的七成,大部分宋军实际人数有编制的三成就不错了。在长期无战事又不怎么重要的地区,会喘气士兵能占到名册上数量的一两成,带兵将领都算有良心的。而只存在于枢密院发放军饷的兵籍当中、在当地连个鬼影子都找不到的部队也不是没有过……。

  相比吃空饷导致士兵数量不足,为何而战才是宋军更要命的问题。在靖康之变时,西军大将种师中率军驰援太原,结果被金将完颜宗翰(即粘罕)包围。虽然形势很危急,但宋军也并非没有一战之力,所以战况打得很是焦灼。但忽然之间,宋军就莫名其妙的崩溃了。为啥?因为军情紧急,种师中出兵时钱没带够……而根据当时的潜规则,宋军的士兵无论干点啥,都是要拿“计件工资”的——拔营得给钱,行军到了一定里程得给钱,与敌接战得给钱,打赢打输都有价码,就连每发射一轮弩箭该发多少钱都是明码标价的。当时宋军被围,全靠发射神臂弓阻挡金军的攻势,可是射着射着,就把种师中的腰包给射瘪了。于是迟迟拿不到预定赏钱的士兵们才懒得替人卖命,干脆一哄而散,成了光杆司令的种师中只好凄惨的死去。

  这些新投降蒙古人不久的新附军,除了熊犇的部下——他们只是披着官兵外衣的土匪,不管是大邑县还是青城县的新附军,仍然承袭了宋军的陈规陋习,也随军带了大量的银钱。当然,光靠发点饷银要让这些刀口上舔血的士兵去拼命是不可能的。放纵获胜后抢掠人口和财产,才是激励这些亡命之徒的最主要手段。

  余柱的话让欧阳轩若有所思,一方面是在感慨南宋的官军实在是无药可救了,另一方面他也想到了霹雳军的军制。当前官府的歧视迫害和蒙古人的劫掠屠杀,让霹雳军因生存压力而紧紧团结在一起,但当生存危机的问题解决后,如何来保障霹雳军的战斗力?看来,除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让每个士兵都明白为何为战外,还得靠建立一套完善而充满激励的军事制度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