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四百二十九章 流求通碟_南宋之霹雳风云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大风大浪,让他早已喜怒不露于形色。只是在他看来,余柱在接下来提出的条件,就是把绳索套在蒲氏家族的脖子上,实在是太过苛刻。

  流求公司提出的条件其实只有三点,一是开放市场。大宋沿海的贸易由市舶司统一管理,而市舶司又被蒲寿庚等人控制。蒲氏家族在海上贸易中,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,将利润丰厚的贸易种类全部垄断。更过份的是市舶司规定,整个大宋境内只允许蒲氏等少数海商可以自由经商,其余客商只能在泉州、舟山、广州等少数港口进行贸易。流求公司崛起之初,李开鹏花了大量钱财贿赂朝中高官,好不容易才拿到舟山到临安、泉州的贸易权。

  二是公平市场竞争。市舶司规定,茶叶、瓷器、丝绸等物品只能由指定的海商收购,海外的香料、棉布、金银等贵金属也只能由指定的海商售卖。这些指定的海商自然是蒲氏家族及其关系密切的赵氏皇族。更过份的是,即便从事粮食、木材、麻布等利润稀薄的大宗商品贸易,普通海商的税率也是蒲氏家族和赵氏皇族的一倍以上。

  三是人员自由流动。大宋的海商最痛恨的是市舶司对人员的管束规定,即从事海上贸易的海商不得自主招募管理人员、船长及一技之长的工匠,而须由市舶司推荐。同样的,以上这些人员要跳槽重新选择雇主,也需要市舶司允许。这个规定虽然对各个海商一视同仁,但由于蒲寿庚控制了市舶司,显然是为竞争对手量身打造的。这不仅是防止竞争对手崛起,也是在各个海商安插眼线,以获得商业秘密。

  在普通海商还是百姓看来,流求公司提出的三个条件合情合理。在但蒲寿庚看来,这实属是釜底抽薪之举。如果不是靠垄断,不是以不正当手段排挤打压竞争对手,他那里可能积累起富可敌国的财富?正是凭借掌握了市舶司,凭借着以上特权,蒲氏家族才成长为权钱集于一身的庞大怪胎,也滋养了如泉州赵氏宗族这样的寄生虫。

  余柱在信中提出,蒲寿庚有一个月时间进行考虑,他甚至可以将此事禀报临安朝廷。但如若市舶司不同意上述条件,流求公司将不保证蒲氏家族船只的安全,这便是赤祼祼的威胁了。流求之战,蒲氏家族的战船和有经验的水手损失大半,其引以为豪的海上护卫力量已被打断了脊梁。虽然仍有上千艘船只和上万人员,但都是普通民船和并战斗经验的水手。这些人要对付海上游匪也力不从心,更无力对抗强大的流求海军。

  流求公司实际上给了蒲寿庚两条路。要么是接受条件,实行平等竞争。蒲寿庚明白,自己绝对竞争不过这支新兴力量。平等竞争对习惯了躺着挣钱的蒲氏家族和赵氏皇族来说,绝对是慢性毒剂。没有了垄断利润,就支撑不起他们成群妻妾穷奢极欲的生活。“黄鳝大,窟窿大”,蒲氏家族的仅一处庄园面积便有数百亩,奴仆上千,看家护院的家丁数百人,每年花费何止万贯。

  要么便是继续再战。由于蒲寿庚身兼市舶司官员,出于不愿激怒朝廷的原因,流求海军不会在大陆海岸线附近活动,更不可能强行进港。蒲氏家族船只仍可以沿着海岸前进,继续从事国内贸易。只是失去了海外贸易的超额利润,不仅会使其财务状况急剧恶化,也将会使朝廷收到的商税锐减,其市舶司长官的位置必然不保。

  辗转反复多个夜晚之后,蒲寿庚决定接受流求公司的条件。对此,蒲氏家族和赵氏皇族之中都有不同的声音。实际上作出这个决定,蒲寿庚心中十分痛苦。只不过海上讨生活,比得是谁的武力强,谁的拳头硬。再不情愿,他也只得咽下这杯慢性毒剂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