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四百二十章 冷静观察_南宋之霹雳风云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位便大大下降,眼下的东川并没有蒙古骑兵驻屯。驻屯东川的蒙军为二千人的白蛮新附军。

  东川在大理属于地困民穷之地,根本养不了多少驻屯军。蒙军在此的防御便以新附军为主,战时再征调部落土兵从征。宋蒙战争以来,由于四川宋军在蒙军攻击下疲于防守,根本无力从石门关南下,故这些新附军久无战事又疏于训练,故战力堪忧。但其毕竟是军队,战力远超部落土兵,自然成了乌蛮首领极为拉拢的对像。

  东川乌蛮的这些或明或暗的信息,通过不同的渠道汇集到霹雳军的情报系统,源源不断地传到了六盘水和播州,经过整理分析后,又紧急转送到石门关和崇庆府。这些情报有的来自于南洋公司的商队,有的来自于侦察人员,有的来自于铜矿,甚至有不少来自于东川乌蛮部民和新附军。

  东川乌蛮部落与新附军原本日子过得艰难,铜矿开采之后生活滋润了不少。眼下才过了一段时间的好日子,如果有人要作妖,肯定会有人不答应。普通部民和新附军士兵并不清楚乌蛮首领的所作所为,但各山寨头领和新附军的将校可是一清二楚,他们在铜矿开采中捞得盆满钵满。正是他们之中的有些人,将情报偷偷报给了霹雳军。

  对于东川的异变,欧阳轩分别写了两封信。第一封信是写给昝万寿的。在信中欧阳轩叮嘱昝万寿,虽然第三师扩军之后实力增加不少,但战斗力尚未完全形成。对此事的处理,应先冷静观察,不宜操之过急。如果兵出东川,势必引来大理国的大军前来。欧阳轩的意思是不出兵则罢,如果出兵必须要一击必杀,并彻底控制东川。

  第二封信是写给杨文的。对于老丈人,欧阳轩的态度谦逊了多。他只说东川之事全由播州方面定夺,霹雳军总参谋部已命第三师全力配合,战时昝万寿也归杨文节制。虽然是翁婿关系,但杨文那里敢托大。故他将此事全权委托给了杨邦宪处理,一方面是为了考验和培养这个继承人,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昝万寿与杨邦宪年岁相差不大,性情也相投,协调配合起来会顺畅很多。

  川西的学习和率军从征经历,让杨邦宪快速成长。眼下的他虽然稚气未脱,但性格已变得极为沉稳,眉宇之间也隐隐透出杀伐果决之气。当然,杨文之所以将如此重大之事交由其全权处理,也因为播州效仿霹雳军建立了参谋部,以协助处理军政大事。他相信,有谋士智囊和霹雳军驻播州的王有福、杜大全等人的协助,杨邦宪能顺利通过此次考验。

  眼下播州新军也未编练完成,故杨邦宪定下此事的策略是冷静观察,积极应对。对于东川乌蛮首领的一举一动的意图,他已看到清清楚楚。将贵族子弟从播州孔子学院撤回,实际上是防止交恶之后被扣留;为单身铜矿技术人员做媒,是要拉拢他们;高价购买开矿材料和技术,是为了解决生产瓶颈问题。至于修堡筑垒、招募土兵、刺探情报等动作,实际上为战争作准备。

  对于以上行为,杨邦宪也采取了应对措施。“知已知已,百战不殆”,他大规模增加了侦察人手,以获得及时准确的情报;以探亲、学习为理由,开始撤离铜矿的核心技术人员,并将技术资料全部带回;又将库存的粗铜尽数运往六盘水。为了防止敌人起疑心,他并没有减少采矿工具和炸药等物资的输入,只是以川西的工厂检修停工为由,大规模减少了提炼溶液。缺少这个关键材料,铜矿石熔炼为粗铜的效率将会大大减低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