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四百一十九章 东川异动_南宋之霹雳风云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落的态度也反复随之摇摆。乌蒙和易娘部地处苗疆与大理国交界处,霹雳军控制了两地,不仅意味着可以与苗疆连成一片,更可以彻底打通叙州通往东川的道路。这条路可以实行水陆联运,不仅更便捷,也比绕行苗疆的道路更短。

  潼川府路战役结束之后,欧阳轩便让昝万寿开始筹备彻底消灭石门关与大理国之间敌对势力,打通前往东川道路的相关军务。自昝万寿将入侵叙州的蒙军击败,又在石门关架设火炮之后,蒙军眼见无隙可趁,便将主力便撤离了此处区域。霹雳军要对付的,主要是敌对部落和多如牛毛的山匪。

  按照计划,此战将是第三师为主,播州军、都掌蛮等部落兵配合。第三师在潼川府路战役之受损颇重,加上扩军之后将军官和老兵都分散到了新部队,火器的配备也暂时不能到位,故一时半会儿还不适合大战。播州军的情况也大抵如此。昝万寿决定再让这些敌对势力蹦跶一段时间,等各团准备好了再动手。

  就在昝万寿紧锣密鼓准备之时,东川的乌蛮部落首领又开始不安分起来了。在霹雳军介入之前,东川铜矿的开采量少得可怜当地乌蛮部落也获益甚少。眼下东川已有数十个铜矿洞,每天的产出便极其巨大。这些乌蛮首领自然获益不少,可他们却不满足,他们想要的是全部,即便因此而与霹雳军反目。

  这些乌蛮首领见识过火器的厉害,他们知道光靠自己的部落土兵和驻扎在东川的大理新附军,挡不住霹雳军和播州军的。“背靠大树好乘凉”,要独吞下铜矿这个金娃娃,自然要有大势力撑腰。眼下大理国最大的势力自然是蒙古人,但他们却不想和贪婪残暴的蒙古人打交道。如果蒙古人知道了铜矿的巨大利益,自然会派来重兵,便到时会连渣都不给他们留一口。思来想去,他们便派人找到了段实。

  段实是大理末代皇帝段兴智的弟弟,时年三十岁,其人骁勇善战,足智多谋。蒙古人鉴于大理皇帝段兴智主动投降,并没有加害于他,而是委以官职协助其统治。段兴智在去年死后,段实便顺位上升成为大理路总管,其地位仅次于蒙古驻屯军的最高长官,万户以下皆受节制,在大理的是“一人之下,万人之上”。

  之前驻屯大理的蒙军最高长官为兀良合台,其为蒙古守旧派的代表,在两汗相争中保持中立,态度略偏向阿里不哥。忽必烈稳定政局之外,随即将其召回开平,换上了自己的心腹,来自西域的色目人赛典赤?赡思丁。赛典赤初来大理人生地不熟,还得依靠白蛮和乌蛮贵族统治大理。更重要的是,由于与阿里不哥争汗,忽必烈大量从各地抽调兵力,大理也不例外。眼下大理驻屯蒙军只有不到八千骑兵,而新附军则有五万人。如此一来,掌握了兵权的段实地位更加稳固,话语权也愈加有份量。

  大理国的贵胄阶层主要为白蛮和乌蛮,两个民族之间有千丝万缕的关系,相互之间还交叉通婚。东川的乌蛮首领之所以找到段实,便是因为两家有远亲关系。早在乌蛮首领找上门之前,段实便对东川大规模开采铜矿的情况有所耳闻,只是不知道具体情况,只道以为是山野村夫和商人在瞎胡闹。

  得知东川铜矿的开采量如此之大,主导力量还是霹雳军和播州军,段实大惊之余又暗暗盘算起来,思量在如何不惊动蒙古人的情况下,将东川铜矿收入囊中,而且还要保持其产能。东川乌蛮首领告诉段实,霹雳军掌握着铜矿生产的关键技术和材料,技术人员也皆是外来者,需要一并控制。

  得到段实的面授机宜后,乌蛮首领回到了东川并开始偷偷准备了。所有发生的一切,都被有心人看在眼中,并将消息悄悄传回六盘水和播州城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