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三百八十二章走为上策_南宋之霹雳风云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千百姓作为人肉盾牌,自忖霹雳军碍于仁义之名不敢炮击,无论怎么劝说都不肯退兵。忽都眼见劝说无说,便趁着霹雳军的包围圈尚未合拢之时,率领麾下骑兵出了南门,在城外伺机而动。他的两千骑兵,此时只剩下了一千两百余骑。

  曹二狗行军打仗并不按常理出牌。他先是派了火枪手对城墙上的蒙军进行精准射击,杀得蒙军士兵不敢露头,又命人大声朝城内喊话,宣传霹雳军的俘虏政策。城内守军以新附军和蒙古汉军为主,围城之后便是人心惶惶,现听得能有一线生机,斗志消解了不少。

  三日之后,曹二狗又令将火炮集中轰炮击四座城门,虽然误伤了不少平民百姓,却也打开了进攻通道。面对蜂拥而至的霹雳军,斗志全无的蒙军纷纷跪地请降,只有百家奴带着亲兵躲在州衙之中拼死抵抗,伤了不少霹雳军士兵。曹二狗心中恼怒,便命人用火炮将州衙轰成了一片瓦砾,将百家奴一伙活埋在了其中。城外的忽都眼见大势已去,便径直往富顺城而来。

  听了忽都关于资州战况的介绍,纽璘心中五味杂陈,让他既惊恐又庆幸。惊恐的是霹雳军骑兵不仅有了与蒙古精锐骑兵野战的能力,就连步兵也在野战中击败了忽都的骑兵;庆幸的是守卫简州和资州不是自己,而是刘黑马和百家奴,否则自己兵败身死也可未知。

  纽璘更庆幸是从神臂城撤退到富顺城之后,他便下令架设了一座通往内江水东岸的浮桥。现在得趁霹雳军战船到来之时,赶紧渡过河。浮桥虽然通行能力比渡船快上许多,但要渡过河的兵马实着不少,加上必备的粮草物资,时间着实紧张。

  虽然心急火燎原地要逃跑,但纽璘表面上却不露声色,他先是勉慰了留守的刘元振、刘元礼及其余诸将一番,声称自己不日便会带领强援返回富顺城。刘元振等诸将都是人精,那里容易糊弄,他们对于被留下守城极为愤恨,心中早已将纽璘的祖宗十八代和女性亲属问侯了无数遍,但表面上却是一脸谄笑,极力吹捧纽帅英明神武。

  接下来纽璘又装模作样到城墙察看了一番防务。他举目四望,只见远处的霹雳军营垒并无动静,仍是一副固守的姿态,视野之内一片宁静,唯有南门方向的地平线处隐隐传来雷声。纽璘知道,那是溯河而上的霹雳军水军在爆破河中的水障。

  经历简州、资州和神臂城及富顺城营垒攻防四次大战之后,纽璘部属及撤退到富顺城的蒙军仍有八千余人,其中蒙古汉军和新附军六千余人,蒙古骑兵二千三百人。失里答阵亡之后,纽璘亲领了其部属,又从忽都部抽调了部分精锐,湊足了一千五百人,组成了东渡的殿后之军,由自己亲自指挥。

  就在纽璘在城头装腔作势,蒙古汉军和新附军诸将虚以委蛇之际,忽都率领作为东渡前锋的八百骑兵开始渡河了。忽都渡河之后,将是刘整率其手下的一千新附军渡河。刘整万万没有想到的是,短短数月时间自己便从拥兵二三万的一方主帅变成了如此模样,实在是悔不该当初。

  新附军在蒙军的体系中地位最低,新附军的地位高低则视降蒙的时间。刘整作为新降之将,纽璘撤退没有带上刘元振、刘元礼等蒙古汉军宿将而是带上他,实在出乎众人意外。实际上纽璘此举并非无心之举,而是经过精心考量。一方面,只有刘元振才有足够的威望统领留下来守城的蒙古汉军和新附军。只有坚守富顺城数日甚至更长的时间,才能保证自己安全撤退。

  纽璘此举的另一方面则是基于政治考量。刘振叛宋降蒙之后,为了树立“千金买马骨”的形像,忽必烈亲自下令援救刘整。如今不仅神臂城已失,甚至潼川府路都会不保,如果再让刘整战死,将会让忽必烈颜面尽失,必然雷霆大怒。如今刘黑马病亡,百家奴战死,这滔天的怒火必然要由自己来承受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