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三百八十章 骑兵出击(二)_南宋之霹雳风云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霹雳军,而霹雳军的转轮火统有效射程不过二十余米,在马背上投掷手雷,力大者也不过这个距离。战术的改变让霹雳军损失惨重,仅蒙军一轮射击便损失了五十余人,这还是第三师骑兵旅普遍配置了盾牌和胸部皮甲的前提下。

  蒙军的这种战术叫“帕提亚战术”,即他们骑在马上,在敌人火力范围外尽情射箭,如果敌人追来则纵马逃走,待拉开距离后又停下来驻马射箭,如牛皮糖一样则十分难缠,会让骑射不如自己军队痛不欲生。至于边策马边射箭,即便是蒙古骑兵中也只有极少数精英能做到,且命中率也低的感人,故蒙古骑兵在射箭时往往会驻马停留。

  针对这种战术特点,霹雳军专门进行了针对性的研究,并在军事学院开设了对付此战术的课程。应对方法也极为简单粗暴,即用更远射程的武器,如火炮、床弩和精准狙击火枪。第三师骑兵旅也装备了对付此战术的武器——骑兵专用的超轻型小炮。

  按照标准的应对流程,一部分霹雳军骑兵顶着箭雨继续冲向蒙古骑兵,一部分则利用战马作掩护,开始安装超轻型小炮。这种小炮实际上是一种虎蹲炮,由于采用了高强度的钢材,炮管做得比较薄,全重量不过二十斤。其定装的火药量为二两,其发射的霰弹重半斤,能对炸点十米范围内的软目标造成杀伤,其唯一的短板便是有效射程太短,只有半里左右。

  超轻型小炮的射程和威力在坚固堡寨或拥有有弩炮的步兵面前,实在不够看,但要对付轻装骑兵倒是绰绰有余。这种炮霹雳军的骑兵一个班配置一门,备弹二十发,此次出击的五百名骑兵共带来了五十门,但在刚才的冲锋中损失了六门,还剩下四十四门。

  冲向蒙古骑兵的霹雳军骑兵又倒下了几十骑,不过他们的牺牲为战友赢得了安放超新型小炮的时间。随着撤兵的铜号声响起,冲锋的霹雳兵骑兵迅速调转马头,急速退回已方阵列。在撤退的过程中,又有二十余骑中箭倒下。失里答指挥手下追入箭程之内,却见前方霹雳军骑兵阵列中响起一阵隆隆的炮响,随即又腾起大片的浓浓白烟,紧接着自己前方的骑兵便倒下了一大片。

  这突如其来的炮击让失里答心中一震,他以为霹雳军早就耗光了弹药。不过作为久经战阵的一名宿将,失里答的应对也是极快,他随即下令手下全速冲锋。只要与霹雳军缠斗在一起,对方的便不再敢开炮。

  失里答的应对无疑是正确的。眼下蒙古骑兵虽然损失了三百余人但仍有六百余人,而霹雳军虽然只损失了一百余人,但只有三百余人,蒙军的人数仍然占据着绝对的优势。况且蒙军不光是擅使弓箭,也擅使长矛、弯刀、骨朵、绳索等武器进行格斗。

  第三师的骑兵虽然配有威力强大的手雷和转轮短火枪,但弹药总是有限的。实际上,在刚才双方对冲之后,霹雳军骑兵的转轮短火枪子弹便打光了,手雷也所剩无已,现在除了超小型火炮外,唯有的武器便是弯刀和盾牌。

  刚才蒙古骑兵在用帕提亚战术时,已与霹雳军骑兵火炮阵地拉开了二百余米的距离。这二百米的距离虽然很短,但对未转入冲锋状态的骑兵仍需要一定时间,而这个时间恰好让霹雳军的超小型火炮又发射了一轮,将冲在最前面的蒙古骑兵又打倒了一百余骑,这其中便包括了被亲兵簇拥着的失里答。

  蒙军在炮火中倒下的战马和骑兵是如此之多,以致又将紧随其后的骑兵绊倒了数十骑。在一片嘈杂的混乱中,尾随冲锋的大队蒙古骑兵并没有发现主将已经倒地,并在纷乱的马蹄之下毙命。他们仍前仆后继地蜂拥护而来,与策马冲过来霹雳军骑兵撞在一起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