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三百七十章绵水之战_南宋之霹雳风云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骑兵衣食无忧,蒙古汉军能吃饱穿暖外,处于最底层的新附军平时只能勉强裹腹,只有战时才能吃饱饭。缺乏粮食不仅导致杨文安部训练不足,也导致士兵的长期营养不良。两相比较之下,霹雳军士兵不管是体力还是武技上均远胜新附军士兵。

  更重要的霹雳军战斗意志极强。欧阳轩极为重视士兵的思想政治教育,在连以上的设立了政治副职,负责日常对士兵进行忠诚爱民教育,让士兵明白“为何而战”,这大大增强了士兵的作战意志。霹雳军士兵报名成为敢死队员,往往都是因为理想信念,自愿承担最危险甚至有死无生的军事行动。反观蒙军和宋军的死士,要么是将帅的亲兵,要么是受升官发财的诱惑。

  霹雳军也出台了完备的军功奖励制度。经常化的信念教育加上赏罚分明,使得即便是普通士兵也是信念的原因而意志坚定,在作战中纪律严明,在高伤亡率下仍死战不退。金兀术曾哀叹“撼山易,撼岳家军难”。无独有偶,已在简州战死的蒙将耶律买柱也曾发出这样的哀叹。

  如果说霹雳军有弱项的话,那么其弱点在于弓弩使用和披甲率上。弓弩制作流程长价格也昂贵,关键是要训练出一个合格的弓箭手没有一年半载根本不行。只不过,霹雳军远距有火炮,中距有火枪,短距有手雷,杀伤力强不说,使用训练也极为容易。除了炮手训练时间稍长外,只需要十天半月便能培养一个合格的火枪兵。手雷使用更是简单,只需半天便能学会使用方法与技巧。

  至于披甲率,霹雳军确实不足百分之三十,所着的甲胄也以内衬丝绸的皮甲和藤甲为主,更没有鱼鳞甲、明光铠等高级甲胄。除了刀盾兵、长矛兵和特种、侦察部队外,其余霹雳军士兵并不着甲,因为根本就用不着。实际上,以霹雳军的钢铁产能来说,为每名士兵装备一套铁甲并不难,只不过这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,沉重的铁甲还会增加士兵的体力消耗。

  黄大根的作战计划是,用重型火炮摧毁新附军的土墙和栅栏,以打开进攻的缺口;以中型炮和虎蹲炮击毁箭塔和土墙后的攻城器械;以排为独立的作战单位,慢慢蚕食营垒的防御,步步推进,逐渐将蒙军逼到营垒中央。这样做可以在节约弹药的同时,尽最大可能减少士兵的伤亡。

  黄大根之所以这么做,还有一个重要目的便是要抓获更多的俘虏。与暴虐成性的蒙古士兵不同,新附军士兵大都不是罪大恶极之人,他们或因将领降蒙被迫随波逐流,或因贪生怕死而投降。对于这些人,黄大根倾向于将他们送到矿山服劳役。话说,当下霹雳军各项事业发展极快,对劳动力的需求极大。

  霹雳军的进攻小队,仍是揗盾兵、长矛兵、火枪兵相互配合,一步步推进,逐壕逐墙地进行清理,远则火枪攒射,遇障碍物则投掷手雷。如果遇到难啃的骨头,则退后让炮火覆盖来解决问题。

  这一战术十分奏效,不到半日时间,霹雳军便攻到土墙边,并占据了几段土墙向营垒中射击。杨文安见状急了,要是让霹雳军在土墙边站稳脚跟,居高临下进行打击,那还了得?他急忙带着亲兵队反扑,欲将霹雳军赶离土墙,只不过被一通手雷炸得灰头土脸,灰溜溜逃到营垒中央的壕沟之中。

  杨文安部有三千士兵和五千民壮,加上粮草辎重仓库,营地的占地面积实在不小,仅边长便有一里有余。霹雳军在几段营垒土墙上站稳脚跟之后,便从后方搬来十余门虎蹲炮往营垒中央射击,炸得新附军士兵四处乱窜。

  实际上,由于新附军在营垒中也筑了矮墙挖了壕沟,这些虎蹲炮造成的伤害其实有限,却造成了极大的恐慌,而恐慌情绪是会传播的。杨文安见事不可违,准备带着亲兵队逃走,只不过还没有动身便被一大群哗变的新附军士兵捉住,七手八脚地捆了,准备将他绑送到霹雳军,作为搏取功名的投名状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