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一百九十七章 活罪难逃_南宋之霹雳风云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,一部分则留在了河东岸,只能做到一人一马。这在霹雳军骑兵追来之前,倒是可以做到游刃有余。毕竟可以远远地射箭,打不过还可以跑,霹雳军只能守住城寨和屯垦点,却根本守不住辽阔无垠的麦田。成熟的麦田秸秆在烈日下已变得干燥酥脆,被火油引燃便成燎原之势,一时间烧得噼噼啪啪,空气中弥漫着混杂了麦香、焦糊和烟尘味。

  蒙军骑兵一边纵火,一边驱赶着前来救火的人群。人群中有不少是参与收割的霹雳军士兵,他们知道在此平原地带不能与蒙古骑兵正面对抗,只得远远退后。人群在军官的组织下,有序撤退到沟渠和池塘等马匹无法冲锋处,结成一个个防御阵形,并开始建立防火隔离带,以阻断火势向远方蔓延。所幸的是麦田虽然干燥,但由于植株矮短,所需要的防火带并不需要太宽。麦田之间也有不少的沟渠和田埂,也减缓了火势的蔓延。

  霹雳军的骑兵循着浓烟而来。这两个连的骑兵虽然也是一人一马,但由于得益于寡妇崖的收获,所骑乘的都是健马,稍弱的战马都淘汰做了邮马,故行进速度并不比蒙古骑兵差多少,不一会儿便追上了纵火的蒙古骑兵。蒙古骑兵只得一边往北逃跑一边纵火。只不过由于骑术的差距,霹雳军骑兵始终追不上蒙古骑兵,有几次反倒差点失去了目标。在崇庆府城北十余里的乌尤驿附近,霹雳军指挥官见蒙古骑兵走位飘忽不定,便兵分两路夹击蒙古骑兵。

  分兵两路夹击这一策略逐渐见效,当追到永康县附近之时,蒙古骑兵已被包围。在他们前方的是龙门山,左右则是霹雳军骑兵,后方则是一条宽阔的沟渠,沟渠上唯一的桥上列着追上来的步兵阵列。阵列前三排是巨盾,后面则是十数排密集的长矛手。眼见前后皆无路可走,而左右的霹雳军骑兵又步步逼近,领头的蒙古骑兵突然抽刀将身旁骑兵杀死,大声用生硬的汉语叫道:“降了、降了”,其余蒙古骑兵见了纷纷将武器抛向远处,又下马跪下。

  刚才领头投降的蒙古骑兵是契丹人,被杀死的骑兵是蒙古族人,在军队中的作用便如监军。这两日以来,这队骑兵便在他的威逼之下一路作恶,如今他死了其余蒙古骑兵才敢投降。投降的蒙古骑兵还有三十一人,他们在追击的路上损失了二十多人。这些人中,有马匹踏入沟塘摔伤而被俘的,也有被沿途堡寨火炮杀伤的,更多的则是被霹雳军骑兵用火器打死。尾随追击的霹雳军骑兵并不与蒙古人在马上作战,而是追到近处下马后,用轻便小炮轰击。若蒙古骑兵冲到近处,则改用火枪和手雷。由于纵火的蒙古骑兵人数远少于分兵之后霹雳军,故后一种情况只出现了两次,每次都遭到了迎头痛击。

  此次江源事变让霹雳军损失惨重,不仅有五十余名百姓被杀,还损失了二十余名的士兵。在物资方面,被劫持的几十艘运输船大多损毁,江源城在炮击下损毁不小,而石鱼屯垦点化为了一片白地。尤其痛心的是,虽然抢救及时,麦田仍被烧毁了近千亩,损失粮食约二十万斤,这让江源百姓一提起常元便咬牙切齿。杨秀才鉴于常元一伙民愤极大,在审判时从重从严,将其党羽一律判处死刑。那五百名投降的新附军有血案的也一律处死,其余人都送往矿洞劳改。至于那些投降的蒙古骑兵,则按照老办法削去右手三根手指,免费送给了威茂两州,由他们贩往松州以北草原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