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一百零五章 冒险前进_南宋之霹雳风云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面了。

  打箭炉地处三山环绕两河汇集的狭长河谷地带,是汉地通往蕃区深处的咽喉要地,这个地名最早出现在三国蜀汉时期,乃是当地土语“打折渚”的音译。此地处生蕃和熟蕃交界之地,打箭炉之前的碉、岩州为熟蕃,过了打箭炉便是草原的生蕃地带。碉、岩州虽然也以蕃人为主体,但受汉文化影响较深,是文明开化了的熟蕃,多少有些规则意识。就拿抢劫来说,碉、岩两州的土官和头人知道,公然抢劫商队是杀鸡取卵,会直接断了自己税源和辖区必需品的来源。这两州的土官头人除了多要些买路钱外,并没有过多出格行为,甚至会打击辖区内的盗匪。对于这些贪婪的地头蛇,钱老大也不计较,索性用钱财开路求得平安,也为以后的经商打基础。而草原地带便不同了,这里生存环境更为恶劣,信奉赤裸裸的丛林法则,盗匪更是多如牛毛,甚至有的部落亦民亦匪,头人酋长便是盗匪头子。这里极度偏僻地广人稀,即便是吐蕃强盛时期法律和秩序也并未在这里落地生根。敢到这里做买卖汉人商队唯有的下场就是覆灭,即便是当地蕃商也往往人死货失。因为很少有商队前往草原,游牧部落要和农耕地区交易,地点多在相对安全的打箭炉或碉、岩州,甚至将交易地点放在黎州。

  到了打箭炉后,钱老大命钱老三选了地势平坦之地扎营,自己前往寨子拜见他的头人朋友。随行的李杆子带着本排人员,抬着送给尼玛及寨民的礼物——丝绸、茶、盐还有的精美瓷器。如同蕃区大多数寨子一样,打箭炉的居民并没有将寨子建在交通方便的河谷地带,而是建在了在半山腰的台地上,除了防御敌人外也是因为此地洪水、泥石流灾害频发,甚至会发生地震。

  蕃区高寒之地空气稀薄,平原地区之人来此颇不适应,动作稍大便会觉得心闷气短,只是武装商队的人员经常来往此地,又常年跋山涉水倒也能适应。钱老大见老友心切,前往寨子时走得有些急了,走近半山腰的寨门时,已是气喘吁吁。弯腰喘过气后,他直起身子发现前方的寨门仍然紧闭,寨墙上不知何时站满了拿刀持棒的土兵。眼前这阵势让钱老大心中甚是气恼:“好你个尼玛,我千里迢迢来看你,居然给我吃闭门羹”。当即用土语大声对墙头喊话,要尼玛出来见他。喊了多时,寨内并没有回话,墙头的土兵都呆呆地看着他。此时李杆子等人已抬着礼物也到了寨前,钱老大指着礼物用土语对墙头喊到:“尼玛头人,我给你带来了礼物,还有做买卖的盐、茶货物,你现在不做买卖了么?”

  瓷器和丝绸发出的光泽让墙头土兵眼中闪现着贪婪的光芒,钱老大的话更让他们一阵阵骚动。开始是几个人的交耳议论,逐渐变成了整个墙头嗡嗡地小声议论,最后变成了大声的喧哗,阵列也变得歪斜散漫了。土兵们的大声喧哗并没有持续多久。随着一个衣着锦衣瘦小男人走上寨墙,土兵们自动让开了一条路,渴求的眼神也变成了畏畏缩缩。钱老大定睛一看大喜过望,来人是尼玛的管家阿当,便叫了出来“阿当,尼玛头人可好?”这阿当并不理解钱老大,他先是冷冷将墙下的来人扫了一圈,又眯着眼仔细看了看的李杆子等人抬着的礼物,然后将目光停在钱老大的身上,说道:“尼玛头人几年前就因病去世,泽郎少爷也不知所终,本寨现在由我做头人。现在打箭炉不做买卖了,钱老大你请回吧”,说完便转身而去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